大益茶文化解讀系列NO43:丹青
茶友網(wǎng)首頁 個人中心
下載APP 下載APP
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
一頭大象-普洱茶

大益茶文化解讀系列NO43:丹青

  每個人都是一幅畫作,又是這幅畫的作者。——奧地利心理學家:阿德勒


  一、丹青者,繪畫藝術(shù)也

  丹指丹砂,青指青雘,本是兩種可作顏料的礦物。因為我國古代繪畫常用朱紅色和青色兩種顏色。丹青成為繪畫藝術(shù)的代稱。

  圖片來源網(wǎng)絡(luò)

  如《晉書·顧愷之傳》:“尤善丹青?!薄稘h書·蘇武傳》:“竹帛所載,丹青所畫?!倍鸥Α兜で嘁洸軐④姲浴罚骸暗で嗖恢蠈⒅?,富貴于我如浮云?!?/p>

  古人把畫家稱為丹青手,把優(yōu)秀畫家稱為丹青妙手,民間則稱畫工為丹青師傅。丹青保存時間長,不易褪色,因此常用來比喻堅貞,所謂丹青不渝。

  史家常以丹青比喻一個人業(yè)績昭著,又因丹冊多記勛,青冊多記事,故“丹青”意同史冊。


  二、茶畫交融,氣韻生動

  我國古代以茶為題材的繪畫始于唐代。歷代茶畫多以描繪煮茶、奉茶、品茶、采茶、以茶會友、飲茶用具等為主。

  文人七件事,“琴棋書畫詩曲茶”,茶與畫都被列為古代文人修身的藝術(shù)方式。在古代,文人邊品茗邊研習書法,品評書畫,誦讀詩歌,墨香佐以茶香,實乃雅事?!皢救藪弑陂_吳畫,留客臨軒試越茶”,正道出一番文人試茶賞畫的雅懷。

  《調(diào)琴啜茗圖卷》|圖片來源網(wǎng)絡(luò)

  歷代的茶畫作品,堪稱一部中國千年茶文化歷史圖錄,如唐代的《調(diào)琴啜茗圖卷》;南宋劉松年的《斗茶圖卷》;元代趙孟頫的《斗茶圖》;明代唐寅的《事茗圖》,文征明的《惠山茶會圖》、《烹茶圖》,丁云鵬的《玉川煮茶圖》等。

  更有宋代茶人,善于注湯于茶成詩成畫,謂之茶白戲、水丹青,又稱“分茶”?!肚F茗錄》“生成盞”條記:“沙門福全生于金鄉(xiāng),長于茶海,能注湯幻茶,成一句詩。并點四甌,共一絕句,泛乎湯表。”“茶百戲”條記:“近世有下湯運匕,別施妙訣,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,禽獸蟲魚花草之屬,纖巧如畫?!?/p>

  宋徽宗《文會圖》|圖片來源網(wǎng)絡(luò)

  宋徽宗既是一位畫家,又是一位茶人。他的《文會圖》描繪一群文士在庭院柳蔭宴飲文會的場面,畫風精致明凈。蔣勛曾說:“宋徽宗有一種對美的極度追求,可是又發(fā)現(xiàn)美的無奈和美的絕望?!彼牟钑c茶畫,都值得人們細揣。

  南朝畫家謝赫在《畫品》中提出六法:“一、氣韻生動;二、骨法用筆;三、應物象形;四、隨類賦彩;五、經(jīng)營位置;六、傳移模寫”。其實茶、畫藝術(shù)相通,“氣韻生動”,不僅是評判畫作的依據(jù),也是評定茶葉品質(zhì)的重要標準。


  三、茶者入畫,妙手丹青

  吳遠之先生在《大益茶道入門》中闡明,茶修進階有四個方面:茶性生根、茶者入畫、茶香薰道和持杯益人。茶者入畫,是茶人研修的重要階段,意指茶者心中要有一幅畫,一幅美景。在為人做茶、助人樂茶、勸人飲茶的時候,把善意與美好帶給他人。

  2013年,大益重新定義熟茶輕發(fā)酵技藝,推出首款“丹青”普洱茶。丹者紅也,代表熟茶;青者綠也,代表生茶。大益茶輕發(fā)酵技藝,由研配師精心研配酵制而成,將茶發(fā)酵程度的控制恰到好處,既保證茶品飲用的優(yōu)秀口感,又留下巨大的轉(zhuǎn)化空間。

  該茶采用西雙版納勐海茶區(qū)上等優(yōu)質(zhì)曬青毛茶為原料,精心揀剔“芽肥條壯”部分作為主料精制而成。它兼顧了生熟茶的特點,既有熟茶的醇和順滑,又有生茶的回甘生津,湯色紅透,菌香清幽,醇厚甘滑,滋味醇濃、質(zhì)韻甘爽,層次豐富。

  一餅好茶的背后,總是離不開研配師的獨到見解與對茶性的知悉。研配師以技藝詮釋不凡,他憑著對數(shù)百種原料的精心甄選,心中有茶,以茶作畫,造就了“丹青”輕發(fā)酵的屬性,將水墨丹青的藝術(shù)意境完美呈現(xiàn)于茶餅之上。

  從這個意義上,繪畫與事茶,都是一種表達真實情感或者生命體悟的藝術(shù)創(chuàng)作,都是一種美的感受與傳達。

  生熟交融,是陰陽調(diào)和,是剛?cè)嵯酀?。“山高茶入畫,妙手作丹青”,當技藝與藝術(shù)交融,經(jīng)驗與靈感碰撞,茶人便上演了不凡的一幕:用水墨丹青呈現(xiàn)普洱技藝與文化。

  此時的茶師,也是畫師,杯杯茶湯就是他的作品,讓人在流連忘返中品味純真內(nèi)質(zhì),在時光沉淀中領(lǐng)略生動氣韻,而獲心曠神怡之感。

  文字|茶道君

  編輯|RUI

  圖|大益官網(wǎng)

  (部分圖片來自網(wǎng)絡(luò))

  @大益茶道院

  End